新能源汽車是本次中國電動車汽車產業國際論壇的熱點,作為推出世界上首款純電動量產家轎的日產在論壇上發表了從電動車實踐使用中體會到特點。傳遞這些經驗的是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莜原稔先生。電動車 地震中出真知
筱原先生首先分析:“我們日本在今年的3月份出現了地震,還有其他的自然災難。出現了電短缺的情況,有人對電動汽車有一些擔憂。我想在這里強調,電動汽車能夠成為一種抵抗自然災難非常重要的貢獻者。”
因為電動汽車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和使用,這就意味著各個家庭、社區不會像以前那樣過分的依賴于電網的供電。地震發生之后,日本的電網供電壓力很大,而很多社區可以通過風能,太陽能,潮汐能這些可再生能源為電動車充電,與國家的電網無關。結合電動車強大的儲電能力,不但沒有加大地震后電網的供電壓力,還穩定保障人們的日常生活。
筱原先生還說:“從生活的角度來說,電動車幫助電網更早的恢復。從缺電的角度來說,電荒主要是在波峰的時候出現,電動汽車是在晚上充電,白天放電。從總體的用電角度來說,現在日本有500萬輛電動汽車,總體耗電率就是千分之五,是非常小的數字。”有由此可見電動車并沒有給自然災害中的電荒增壓。電動車 兩個中國機會
筱原先生是從能源角度來闡釋電動汽車的中國機會的。“中國是有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個國家級規劃的。而目前中國的很多發電廠都距離容易發生電荒的城市比較遠,因此大規模建設輸電網絡的壓力非常大。電動汽車會支持、推動可再生能源政策,這就是機會。電動汽車能量儲存能力非常強,可以充分的利用能源。”的確,可再生能源發電始終困擾著我們的是它的不連續性,發電的時候用不到,用的時候不一定發電,電動車剛好來存電。
第二個機會在于電動汽車可以推動所謂的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的概念。“也就是說對于國家電網的依賴稍微小一點。通過本地的發電,比如說太陽能,就是電網之外的本地可再生能源供電基礎設施,電動車發展起來,可再生能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大家可以注意到電動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了。而且也是推動智慧社區發展的一個能源的基礎設施。”筱原稔這樣解釋。
|